《DLE週刊》提供直接鋰萃取 (DLE) 技術、產業發展和市場趨勢的最新見解。請關注,了解 DLE 如何塑造永續能源的未來。
DLE 周刊 - 2025 年 2 月 28 日
BICHEM集團全球業務
合作推進阿根廷鋰開採項目
專注於電池化學品的澳洲公司JordProxa已與英澳礦業巨頭力拓集團合作,為力拓集團位於阿根廷的Rincon鋰計畫提供一座綜合加工廠。此次合作包括氯化鋰蒸發、碳酸鋰結晶和淨化步驟的模組化設計。
Rincon 專案採用直接鋰萃取 (DLE) 技術,年產 6 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預計 2028 年投產,並將成為 Rio Tint 首個商業規模的鋰專案。
計畫在四川省正式啟動
近日,共有360個項目在四川達州市正式落實。其中,總投資105億元的高純度鋰鹽及鋰鉀鹵水開發案由江西科翔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與廈門建發股份有限公司合資興建。本計畫分三期開發,重點生產電池級碳酸鋰和工業級硫酸鈉。其中,預計2025年底建成年產4萬噸碳酸鋰生產線,2027年建成年產14萬噸碳酸鋰生產線。
德國啟動合成鋰鹵水萃取試驗
澳洲礦產公司 Cosmos Exploration 和澳洲鋰及再生能源生產商 Vulcan Energy 已在德國啟動合成鋰鹵水提取製程測試。測試在 Vulcan Energy 的工廠進行,旨在優化提取參數,為更大規模的桌上型和試驗測試做準備。 Vulcan 的 VULSORB 是一種基於吸附的 DLE 技術,旨在提高鋰回收效率,同時減少用水量。
美國鋰產業面臨的金融和礦產安全挑戰
美國鋰產業正面臨融資不確定性和礦產安全的雙重挑戰。自2025年1月20日美國宣布國家能源緊急行政命令以來,由於《通膨削減法案》和《兩黨基礎設施法》規定的資金暫停,許多再生能源和電池項目面臨風險。儘管美國能源部承諾提供超過606億美元的清潔能源貸款,但新政府加強審查加劇了融資不確定性。
新型鋰錳氧化物電極材料提升DLE鋰萃取效率
電化學技術是實現分散式鋰離子萃取的關鍵途徑之一。鋰錳氧化物(LMO)因其對鋰離子的高選擇性而被廣泛用作電極材料。然而,其循環穩定性較差,實際鋰萃取容量較低。近日,中國石油大學朱文帥教授團隊將SnO奈米顆粒與鋰錳氧化物複合,開發出一種新型LMO電極材料。經過修飾後,SnO奈米顆粒包覆的LMO電極在1小時內的鋰吸附容量達到19.76 mg/g,顯著提高了鋰萃取效率。
免責聲明:DLE Weekly 為 Bichemical Technology Limited 旗下 BICHEM Research 的原創內容。分享需保留原始連結。 BICHEM Research 的所有內容均受保護,未經事先書面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複製、散佈或出版。如需授權,請聯絡 info@bichemcial.org。資訊僅供參考,不構成直接決策建議。使用者應對自己的決策負責,BICHEM Research 對任何結果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