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CHEM集團全球業務
8月11日,中國碳酸鋰期貨價格飆升8%,達到81,000元/噸,創下六個月以來的最高水準。直接導火線是寧德時代旗下江西尖峽窩雲母礦的開採暫停,該礦的採礦許可證於8月9日到期。該礦約佔中國雲母鋰產量的20%。預計此次停產將造成數千噸的短期供應缺口。該地區監管力度的加大,強化了人們對產業合規性將更加嚴格的預期。
全球市場反應
此次動盪迅速波及國內外市場。中國鋰期貨觸及每日交易限額,而包括天齊鋰業在內的A股主要鋰業公司股價飆漲。在海外,贛鋒鋰業的香港股票上漲18%,澳洲的獅城資源上漲25%,這不僅反映了供應擔憂,也反映了空頭回補的動態。鑑於中國將在2024年消耗全球60%的鋰,國內供應波動將直接影響全球鋰價。
短期緊張與長期供應
供應短缺恰逢第三季電動車電池需求高峰,促使貿易商囤貨。上海電池級鋰現貨價格兩週內上漲12%,至71,900元/噸。然而,長期基本面依然平衡:預計2025年全球鋰產能將超過200萬噸(LCE),國內庫存提供了緩衝。分析師強調,此次漲勢主要是「季節性和市場情緒驅動」。
跨產業影響
受再生能源領域資本輪動和資源監管趨嚴預期的推動,多晶矽、工業矽和某些煤炭產品價格也出現上漲。然而,由於潛在的供需缺口仍然存在,這些影響可能只是暫時的。
看著頭
關鍵變數包括許可證續約時間表、來自南美鹽水生產商的替代供應以及不斷上漲的環境合規成本,這些因素可能會使競爭從價格驅動轉向品質驅動。投資人應權衡短期上漲空間與價格快速回檔和產業分化等風險。業務多元化和國際化的公司更有能力應對市場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