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CHEM集團全球業務
近十年來,鋰價如同坐雲霄飛車,經歷了兩輪大起大落。
第一輪:2015年10月至2020年9月
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間,碳酸鋰價格從每噸5,000日圓飆升至1,7,000日圓,26個月內漲幅高達240%。這飆升主要由兩大因素推動。在需求方面,中國政府的大力補貼推動了電動車的繁榮發展,2015年電動車銷量較去年同期成長兩倍,達到26萬輛。在供應方面,由於產地集中和意外中斷,生產受到阻礙:2015年3月下旬南美洲發生的嚴重洪災對鹽灘礦的產量造成了沉重打擊。
但隨著碳酸鋰產量的增加以及政策扶持的取消,截至2020年9月,鋰價已下跌76%,跌至4萬日圓/噸。
第二輪:2020年9月至今
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鋰價飆14倍,從4萬元/噸飆升至60萬元/噸,主因是全球電動車需求成長。 2021年和2022年,電動車新增量分別為215萬輛和336萬輛。此外,受過去幾年鋰價低迷的影響,許多企業停止了產能擴張,導致鋰供應受限,推動了鋰價的上漲。
自2020年11月以來,隨著鋰價飆升,鋰生產商全面擴產,再次造成產能過剩,鋰價暴跌90%,從60萬元/噸跌至6萬元/噸。
截至目前,鋰價已調整近32個月,但目前6萬元/噸的價格僅觸及鋰輝石的成本線,高於鹵水提鋰的成本。此外,由於前期(2021年至2023年)已獲利,目前尚未發現任何礦業公司破產。因此,預計本輪清算週期將更長。
鋰市場的未來
今年上半年,儲能市場延續火熱動能。美國、歐盟裝置規模穩定成長、印度強制儲能配置政策落實、印尼光電儲能整合計畫落地、澳洲政府推出補貼政策等因素推動儲能產業快速成長。然而,固態電池、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發展仍顯遲緩,需求的大幅成長尚需時日。
儘管鋰需求持續成長,但供應過剩仍阻礙了鋰價的大幅上漲。目前,多個鋰工程仍在加緊/擴建中,鹵水提鋰正值旺季,碳酸鋰庫存仍維持高位。
2025年6月碳酸鋰產量7.81萬噸(季增8.3%,年增17.9%)。 2025年上半年碳酸鋰總產量42.96萬噸(年增43.9%),創歷史新高。
2025年7月17日,中國碳酸鋰週報庫存142620噸,較上季增加1827噸,增幅13%,目前庫存仍在增加中。
鋰礦生產仍面臨一些幹擾因素,包括藏格鹽湖計畫暫時停工、力拓卡特林計畫正式叫停,以及其他潛在的「反內捲」 政策。
綜上所述,鋰市的曙光已經到來,但最終的反轉仍需進一步觀察。
分析鋰價是短暫反彈還是持續反轉,需要密切觀察固態電池技術爆發、中國「反內捲化」政策落地、聯準會降息步伐等關鍵變數。



